1. Web3:互联网演进的第三阶段
Web3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术语,它代表着互联网发展的第三个重要阶段,是对当前互联网模式的一次根本性重构。Web3的出现是对数字时代日益增长的去中心化、隐私保护和用户赋权需求的回应。
1.1 Web3是什么?
Web3的核心可以概括为四个关键概念:去中心化、无需许可、原生支付、无需信任。
这些概念共同构建了Web3的基础,旨在创造一个更加开放、公平和用户主导的互联网环境。
-
去中心化:
- 定义:数据和服务不再由中心化实体控制,而是分布在全网络中,其所有权属于构建者和用户。
- 优势:提高系统的抗审查能力,减少单点故障风险,增强用户对数据的控制权。
-
无需许可:
- 定义:任何人都可以参与网络,创建和使用应用,无需中央机构的批准。
- 优势:降低创新门槛,促进公平竞争,增加网络的多样性。
-
原生支付:
- 定义:支付功能被直接集成到网络协议层,不依赖传统银行等第三方机构。
- 优势:实现无缝、低成本的全球价值转移,支持微支付和新型经济模式。
- 案例:比特币网络原生支持价值转移,无需依赖传统金融系统。
-
无需信任:
-
定义:系统的运行不依赖于对特定实体或第三方的信任,而是基于密码学和经济激励。
-
优势:减少欺诈风险,提高系统的透明度和可审计性。
-
案例:去中心化交易所如Uniswap,所有交易逻辑由智能合约执行,无需信任中心化交易所。
-
1.2 Web3的现实应用
Web3不仅仅是理论构想,它已经在多个领域展现出实际应用价值。以下是一些代表性的应用场景:
-
去中心化金融(DeFi):
- 定义:利用区块链和智能合约重构传统金融服务的新兴金融体系。
- 应用领域:借贷、交易、保险、资产管理等。
- 优势:无需许可、全球可访问、高效率、创新性强。
- 代表项目:
- Aave:去中心化借贷平台,支持多种加密货币的存款和借贷。
- Uniswap:基于自动做市商(AMM)模式的去中心化交易所。
- 市场规模:截至2023年,DeFi锁定的总价值(TVL)已超过400亿美元。
-
非同质化代币(NFT):
- 定义:代表独特数字资产所有权的区块链代币。
- 应用领域:数字艺术、虚拟房地产、游戏道具、身份凭证等。
- 优势:确保数字资产的稀缺性和真实性,支持新型创作者经济。
- 代表项目:
- CryptoPunks:早期的NFT艺术项目,已成为数字收藏品的标志。
- Axie Infinity:基于NFT的游戏,玩家可以培育、战斗和交易独特的生物。
- 市场影响:2021年,NFT市场交易额达到250亿美元,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。
- 未来发展:身份验证、供应链追踪、虚拟现实资产等领域的应用潜力巨大。
-
去中心化自治组织(DAO):
- 定义: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新型组织形式,通过智能合约实现自治管理。
- 运作方式:成员通过持有代币参与决策,所有规则和执行过程由代码定义。
- 优势:高度透明、全球参与、降低管理成本。
- 代表项目:
- MakerDAO:管理Dai稳定币系统的去中心化组织。
- Uniswap Governance:负责Uniswap协议升级和参数调整的治理机构。
- 创新点:DAO正在探索新的组织管理模式,挑战传统的公司治理结构。
-
元宇宙与Web3:
-
概念融合:元宇宙作为虚拟现实世界的构想,与Web3的去中心化理念高度契合。
-
关键特征:持久性、实时性、互操作性、用户生成内容。
-
Web3贡献:为元宇宙提供去中心化的身份系统、经济系统和治理机制。
-
代表项目:
- Decentraland:基于以太坊的虚拟现实平台,用户可以购买虚拟土地。
- The Sandbox:允许用户创建、分享和货币化虚拟体验的游戏生态系统。
-
发展前景:预计到2030年,元宇宙市场规模可能达到5万亿美元。
-
技术挑战:需要解决大规模并发、低延迟交互等技术难题。
-
2. 从Web1到Web3
理解Web3的革命性,需要回顾互联网的整个发展历程。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贡献,反映了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的变化。
2.1 Web1:只读时代的信息革命(1989-2004)
Web1代表了互联网的初期阶段,主要特征是静态的、只读的网页内容。
-
核心技术:
- HTML(超文本标记语言):用于创建网页结构。
- HTTP(超文本传输协议):定义了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通信规则。
- URL(统一资源定位符):用于定位网络上的资源。
-
典型应用:
- 企业官方网站:主要用于展示公司信息。
- 新闻网站:提供在线阅读的数字化新闻内容。
- 早期的搜索引擎:如Altavista,Yahoo!,帮助用户查找信息。
-
用户角色:主要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。
-
局限性:
- 内容更新频率低,主要由网站所有者控制。
- 用户交互性有限,基本上是单向的信息传播。
- 网站之间的互联性较差。
-
历史意义:
-
开创了信息获取的新纪元,大大提高了信息传播的效率。
-
为后续的互联网发展奠定了基础架构。
-
2.2 Web2:社交与平台经济的繁荣时代(2004-至今)
Web2时代始于21世纪初,标志着互联网向更具互动性和社交性的方向发展。
-
核心技术:
- AJAX(异步JavaScript和XML):实现了无需刷新整个页面的动态内容更新。
- 响应式设计:适应不同设备屏幕的网页设计方法。
- 云计算:为Web应用提供可扩展的计算资源。
- 移动互联网:智能手机的普及带来了移动应用的繁荣。
-
典型应用:
- 社交媒体平台:Facebook、Twitter、微博等。
- 内容创作平台:YouTube、Medium、WordPress等。
- 协作工具:Google Docs、Slack、Trello等。
- 电子商务平台:Amazon、淘宝、Airbnb等。
-
用户角色:既是内容消费者,也是创造者。
-
商业模式:
- 广告收入:基于用户数据的精准广告投放。
- 订阅服务:如Spotify、Netflix等流媒体服务。
- 平台抽成:如App Store的应用内购买抽成。
-
主要特征:
- 用户生成内容(UGC)成为主流。
- 社交网络的兴起,连接全球用户。
- 大数据分析驱动个性化服务。
- 云服务的普及,降低了创业门槛。
-
存在问题:
-
用户数据隐私concerns。
-
平台垄断和算法偏见。
-
内容创作者与平台之间的利益分配不均。
-
信息茧房和假新闻传播。
-
2.3 Web3:去中心化和用户赋权的新纪元(正在发展中)
Web3代表了互联网的下一个进化阶段,旨在解决Web2时代积累的问题,并为用户提供更多的控制权和价值。
- 核心技术:
- 区块链:提供去中心化的数据存储和交易验证。
- 智能合约:自动执行的、无需信任的程序。
- 去中心化存储:如IPFS(星际文件系统)。
- 加密钱包:作为用户的数字身份和资产管理工具。
- 典型应用:
- 去中心化金融(DeFi):如Aave、Uniswap等。
- 非同质化代币(NFT):数字艺术、虚拟资产交易。
- 去中心化自治组织(DAO):新型组织管理模式。
- 去中心化社交网络:如Mastodon、Minds等。
- 用户角色:资产所有者、生态参与者和治理者。
- 主要特征:
- 去中心化:减少对中心化平台的依赖。
- 数据主权:用户对自己的数据拥有完全控制权。
- 通证经济:通过代币激励系统参与者。
- 可组合性:不同应用可以像乐高积木一样组合创新。
- 潜在优势:
- 增强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。
- 创造更公平的价值分配机制。
- 降低中间商成本,提高效率。
- 支持新型的商业模式和组织形式。
- 面临挑战:
- 技术复杂性高,用户门槛较高。
- 可扩展性问题尚未完全解决。
- 监管环境不确定。
- 需要平衡去中心化与效率。
Web3的发展仍处于早期阶段,其最终形态和影响力还在不断演变中。然而,它代表了一种重要的技术和思想趋势,有潜力重塑互联网的基础架构和人们与数字世界互动的方式。
3. Web3解决了什么问题?
Web3的出现不是偶然的,它是对Web2时代积累的一系列深层次问题的回应。这些问题涉及数据隐私、资产所有权、价值分配等多个方面,反映了当前互联网模式的结构性缺陷。以下详细探讨Web3如何应对这些挑战:
3.1 数据主权:重新定义数字身份
Web2的问题:
- 用户数据被大型科技公司集中收集和控制。
- 个人隐私频繁遭到侵犯,数据泄露事件层出不穷。
- 用户对自己的数字身份和数据使用缺乏控制权。
Web3的解决方案:
- 去中心化身份(DID):
- 原理:用户创建和控制自己的数字身份,不依赖于任何中心化平台。
- 技术实现:基于区块链的身份协议,如以太坊的ENS(Ethereum Name Service)。
- 优势:提高身份的可移植性和安全性,减少身份盗用的风险。
- 自主数据存储:
- 技术:去中心化存储系统,如IPFS(星际文件系统)。
- 工作原理:数据被分散存储在全球的节点网络中,用户通过加密密钥控制访问权限。
- 好处:增强数据安全性,防止单点故障,提高数据的持久性。
- 零知识证明:
- 概念:允许一方证明某个陈述是真实的,而无需透露除该陈述是真实的这一事实之外的任何信息。
- 应用:身份验证、隐私保护交易等。
- 意义:在保护隐私的同时实现必要的信息验证。
实际应用案例:
- Civic:基于区块链的身份验证服务,允许用户安全地分享个人信息。
- 3Box:提供去中心化存储和身份管理解决方案,用户可以跨不同应用程序使用统一的身份。
潜在影响:
- 减少对大型科技公司的依赖,增强个人数据自主权。
- 创造新的数据经济模式,用户可能从自己的数据中直接获益。
- 提高跨平台身份和数据的互操作性。
3.2 数字资产:从虚拟物品到真正的数字财产
Web2的问题:
- 用户在游戏或平台中获得的虚拟物品实际上不属于用户。
- 平台可以随意更改规则,影响虚拟资产的价值。
- 缺乏跨平台的资产转移和使用机制。
Web3的解决方案:
- 非同质化代币(NFT):
- 定义:代表独特数字资产所有权的区块链代币。
- 特性:唯一性、不可分割性、可验证性。
- 应用领域:数字艺术、游戏道具、虚拟房地产、收藏品等。
- 区块链游戏资产:
- 概念:游戏内物品作为区块链上的资产存在。
- 优势:玩家真正拥有游戏资产,可以在不同游戏间转移使用。
- 案例:Axie Infinity的生物可以作为NFT在市场上交易。
- 元宇宙资产:
- 定义:在虚拟世界中具有价值和功能的数字物品。
- 特点:可跨平台使用、具有稀缺性和市场价值。
- 例子:Decentraland中的虚拟土地作为NFT存在,可以买卖和开发。
技术实现:
- 智能合约:定义资产的属性、转移规则和使用条件。
- 跨链技术:允许资产在不同区块链网络间转移。
- 去中心化存储:确保资产相关数据的持久性和可访问性。
3.3 价值分配:重构创作者经济
Web2的问题:
- 内容创作者和平台之间的收益分配不均衡。
- 中心化平台控制着流量分发和货币化渠道。
- 创作者对平台规则变化缺乏话语权。
Web3的解决方案:
- 代币经济模型:
- 原理:通过代币激励系统,直接奖励内容创作者和平台参与者。
- 实现方式:项目发行自己的代币,用于治理和价值分配。
- 案例:Steemit平台通过STEEM代币奖励内容创作和curation。
- 去中心化内容平台:
- 特点:内容直接存储在去中心化网络上,减少对中心化平台的依赖。
- 优势:创作者拥有更多对内容的控制权,可以自主选择分发和货币化方式。
- 例子:Audius音乐平台允许音乐人直接与粉丝联系并获得收益。
- 智能合约版税系统:
- 功能:自动执行版税分配,确保创作者持续从作品中获益。
- 应用:NFT二次销售版税、音乐版权分成等。
- 技术实现:通过智能合约定义版税规则,每次交易自动执行。
- 粉丝代币和社区货币:
- 概念:创作者或社区发行自己的代币,用于激励粉丝参与和支持。
- 作用:增强粉丝与创作者的连接,创造新的互动和变现模式。
- 案例:社交代币平台Rally允许创作者发行个人代币。
潜在影响:
- 重塑创作者与平台、粉丝的关系,创造更直接的价值交换机制。
- 提高创作的经济回报,可能带来创意产业的繁荣。
- 赋予用户更多参与权,模糊了创作者和消费者的界限。
挑战与考虑:
- 代币经济模型的可持续性需要长期验证。
- 监管环境的不确定性可能影响某些模式的发展。
- 需要平衡经济激励与内容质量,避免过度商业化。
3.4 去信任化:从依赖平台到依赖协议
Web2的问题:
- 用户不得不信任中心化平台来处理数据和交易。
- 平台可能滥用权力,如审查内容、冻结账户。
- 中心化系统容易成为黑客攻击的目标。
Web3的解决方案:
- 区块链技术:
- 核心特征:去中心化、不可篡改、透明公开。
- 工作原理:通过分布式账本记录交易,由网络共识维护。
- 意义:提供了一个无需信任的基础层,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验证性。
- 智能合约:
- 定义:自动执行的、预先编程的协议。
- 功能:定义和执行复杂的业务逻辑,无需第三方介入。
- 应用:自动化合约执行、去中心化应用(DApps)的核心逻辑。
- 去中心化治理:
- 概念:通过代币投票等机制,让社区参与决策过程。
- 实现:去中心化自治组织(DAO)作为一种新型组织形式。
- 优势:提高透明度,减少中心化权力的滥用。
- 零知识证明:
- 技术原理:允许一方证明某个陈述的真实性,而无需透露任何其他信息。
- 应用:隐私保护交易、身份验证等。
- 意义:在保护隐私的同时实现必要的信息验证。
实际应用案例:
- Uniswap:去中心化交易所,所有交易逻辑由智能合约执行。
- Compound:去中心化借贷平台,利率和清算过程由算法自动管理。
- Aragon:提供DAO创建和管理工具,支持去中心化治理。
潜在影响:
- 减少对中介机构的依赖,降低交易成本。
- 提高系统的透明度和可审计性。
- 创造新型的信任机制,可能重塑社会和经济互动模式。
挑战与风险:
- 智能合约的安全性至关重要,代码漏洞可能导致严重损失。
- 去中心化系统的错误处理和纠错机制相对复杂。
- 完全去信任化可能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社会影响,需要谨慎评估。
4. Web3的技术基石:构建新世界的核心组件
Web3的实现依赖于一系列创新技术,这些技术共同构成了新一代互联网的基础设施。每项技术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贡献,共同支撑起Web3的愿景。以下详细探讨这些核心技术:
4.1 区块链
区块链技术是Web3的核心基础设施,它提供了一个去中心化的、不可篡改的数据存储和交易验证系统。
核心特征:
- 去中心化:没有单一权威控制整个网络。
- 不可篡改:一旦数据被写入,极难被更改。
- 透明性:所有交易记录公开可查。
- 共识机制:通过算法确保网络参与者就交易有效性达成一致。
主要类型:
- 公有链:如比特币、以太坊,任何人都可以参与。
- 联盟链:由预选的节点控制,常用于企业级应用。
- 私有链:由单一组织控制,用于内部系统。
技术细节:
- 数据结构:区块链是由包含交易信息的区块按时间顺序链接而成。
- 密码学:使用公钥加密和数字签名确保交易安全。
- 共识算法:如工作量证明(PoW)、权益证明(PoS)等,用于验证交易和创建新区块。
应用案例:
- 加密货币:比特币作为数字黄金,以太坊支持智能合约。
- 供应链管理:沃尔玛使用区块链追踪食品来源。
- 数字身份:微软的去中心化身份(DID)项目。
挑战与发展方向:
- 可扩展性:提高交易处理速度和容量。
- 能源消耗:开发更环保的共识机制。
- 跨链互操作:实现不同区块链网络间的价值和数据传输。
4.2 智能合约
智能合约是运行在区块链上的自动执行的程序,它定义了在特定条件下应该发生的行为。
核心特征:
- 自动执行:一旦触发条件满足,合约自动执行。
- 不可篡改:部署后的合约代码不能更改,确保执行的确定性。
- 透明公开:合约代码和执行结果对所有人可见。
- 去中介化:无需第三方中介来执行或验证合约条款。
工作原理:
- 编写:使用特定的编程语言(如Solidity)编写合约逻辑。
- 部署:将编译后的合约代码部署到区块链网络。
- 执行:用户或其他合约可以调用合约功能,触发执行。
主要应用领域:
- 去中心化金融(DeFi):自动化借贷、交易、保险等金融服务。
- 非同质化代币(NFT):定义数字资产的属性和交易规则。
- 去中心化自治组织(DAO):编码组织治理规则。
- 供应链管理:自动化合同执行和付款流程。
技术挑战:
- 安全性:智能合约漏洞可能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。
- 可升级性:如何在保持不可篡改性的同时允许合约升级。
- 预言机问题:如何安全可靠地获取链外数据。
发展趋势:
- 形式化验证:使用数学方法证明合约的正确性。
- 跨链智能合约:实现不同区块链网络间的合约互操作。
- 隐私保护:开发支持隐私计算的智能合约平台。
4.3 去中心化存储
去中心化存储解决了数据存储的中心化问题,提供了更安全、更持久的数据存储方案。
核心特征:
- 分布式:数据分散存储在全球的节点网络中。
- 冗余:多份数据副本确保可用性和持久性。
- 激励机制:通过代币奖励存储提供者。
- 加密:数据在客户端加密,确保隐私和安全。
主要技术:
- IPFS (星际文件系统):
- 工作原理:基于内容寻址的P2P文件系统。
- 特点:去中心化、版本控制、重复数据删除。
- Filecoin:
- 与IPFS关系:基于IPFS的激励层。
- 功能:通过代币经济激励存储提供者
应用场景:
- 去中心化网站托管:无需依赖中心化服务器。
- NFT元数据存储:确保数字艺术品的持久性和可访问性。
- 分布式社交媒体:用户完全控制自己的数据。
- 去中心化应用(DApps)的后端存储。
技术挑战:
- 检索速度:相比中心化存储,数据检索可能较慢。
- 数据隐私:如何在公开网络中保护敏感数据。
- 经济模型:设计可持续的激励机制以确保长期存储。
未来发展:
- 与传统云存储的融合:创建混合存储解决方案。
- 改进数据检索算法:提高检索速度和效率。
- 发展专业化存储网络:针对特定类型的数据优化。
4.4 加密钱包
在Web3生态系统中,加密钱包不仅是存储和管理加密货币的工具,更是用户的数字身份标识和与去中心化应用交互的接口。
核心功能:
- 资产管理:存储和转移加密货币和代币。
- 身份验证:作为用户在Web3应用中的身份凭证。
- 交易签名:对区块链交易进行数字签名。
- DApp交互:与去中心化应用连接和交互。
主要类型:
- 热钱包:
- 特点:连接互联网,方便快捷。
- 形式:浏览器插件(如MetaMask)、移动应用。
- 安全性:相对较低,适合小额日常使用。
- 冷钱包:
- 特点:离线存储,高度安全。
- 形式:硬件钱包(如Ledger、Trezor)、纸钱包。
- 适用:大额资产长期存储。
- 智能合约钱包:
- 特点:基于智能合约的高级功能钱包。
- 优势:支持多签名、社交恢复、交易限额等高级功能。
- 例子:Gnosis Safe、Argent。
技术细节:
- 密钥管理:使用公钥加密技术,私钥用于签名交易。
- 助记词:一组单词,用于恢复私钥。
- 多链支持:一个钱包可以管理多个区块链网络的资产。
创新方向:
- 社交恢复:通过指定的信任联系人恢复丢失的钱包访问权。
- 抽象账户:简化用户体验,隐藏复杂的区块链操作。
- 生物识别集成:使用指纹或面部识别增强安全性。
安全考虑:
- 私钥管理:私钥丢失意味着永久失去资产控制权。
- 钓鱼攻击:用户需警惕假冒网站和应用。
- 智能合约风险:智能合约钱包可能存在代码漏洞。
5. Web3面临的挑战
尽管Web3展现出巨大潜力,但在实现广泛应用之前,还面临着一系列技术、社会和监管方面的挑战。
5.1 技术挑战
-
可扩展性:
- 问题:主流区块链网络处理交易的速度和容量有限。
- 影响:高昂的交易费用和长时间的确认等待降低用户体验。
- 解决方向:
- 二层解决方案:如以太坊的Optimistic Rollups和ZK-Rollups。
- 新一代区块链:如Solana、Avalanche等高性能公链。
- 分片技术:将网络分割成并行处理的"分片"。
-
互操作性:
- 问题:不同区块链网络和Web3应用之间的互操作性有限。
- 影响:用户体验割裂,资产和数据难以跨平台流通。
- 解决方案:
- 跨链桥:如Polygon Bridge、Wormhole等。
- 跨链协议:如Polkadot、Cosmos的跨链通信协议。
- 通用标准:制定跨平台的数据和资产标准。
-
用户体验:
- 问题:当前Web3应用的使用门槛较高,对普通用户不友好。
- 影响:限制了Web3技术的大规模采用。
- 改进方向:
- 简化钱包管理:开发更直观的用户界面。
- 抽象账户:隐藏复杂的区块链操作。
- 教育和引导:提供更好的用户教育和onboarding流程。
-
安全性:
-
问题:智能合约漏洞、私钥管理风险、黑客攻击等安全威胁。
-
影响:可能导致大规模资金损失,损害用户信任。
-
应对策略:
-
形式化验证:使用数学方法证明智能合约的正确性。
-
安全审计:专业团队对代码进行全面审计。
-
保险机制:为用户提供资产保护。
-
-
5.2 社会和经济挑战
-
普及和教育:
- 挑战:Web3概念和使用方法对大多数人来说仍然陌生。
- 影响:采用率低,误解和偏见普遍存在。
- 策略:
- 公众教育:通过各种渠道普及Web3知识。
- 简化概念:使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复杂技术。
- 实际应用展示:突出Web3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价值。
-
经济模型的可持续性:
- 问题:许多Web3项目的代币经济模型尚未经受长期考验。
- 影响:可能导致项目失败或用户利益受损。
- 考虑:
- 长期价值创造:关注实际问题解决和价值提供。
- 激励机制设计:平衡短期激励和长期可持续性。
- 经济模型研究:深入研究代币经济学,优化模型设计。
-
去中心化与效率的平衡:
-
挑战:完全去中心化系统可能在效率和用户体验方面不如中心化系统。
-
影响:可能限制某些应用场景的实用性。
-
思考方向:
-
混合模式:结合去中心化和中心化的优势。
-
分层架构:核心层去中心化,应用层灵活处理。
-
技术创新:提高去中心化系统的性能和效率。
-
-
5.3 监管和法律挑战
-
监管不确定性:
- 问题:全球各国对Web3技术的监管态度和框架尚不明确。
- 影响:阻碍企业和投资者参与,增加合规成本。
- 应对:
- 积极对话:与监管机构保持沟通,推动合理政策制定。
- 自律机制:行业内部建立自律标准和最佳实践。
- 合规创新:开发满足监管要求的技术解决方案。
-
跨境监管协调:
- 挑战:Web3的去中心化特性使得传统的地域性监管难以适用。
- 影响:可能导致监管套利或跨境纠纷。
- 思路:
- 国际合作:推动各国监管机构的协调与合作。
- 全球标准:制定全球认可的Web3技术和应用标准。
- 智能监管:利用区块链技术本身实现自动化监管。
-
法律框架适应:
-
问题:现有法律框架难以完全覆盖Web3带来的新情况。
-
影响:在产权、合同执行、责任认定等方面存在法律灰色地带。
-
发展方向:
-
法律创新:开发新的法律概念和框架以适应Web3特性。
-
案例研究:通过具体案例积累,逐步完善法律解释。
-
跨学科合作:法律、技术、经济学等领域专家共同研究。
-
-
6. 总结
Web3代表了互联网和数字经济的新范式,它不仅是技术的进步,更是对数字世界中权力结构和价值分配的重新思考。虽然Web3还处于早期阶段,面临诸多挑战,但它蕴含的理念和潜力无疑将对我们的数字生活产生深远影响。
作为这一革命性变革的参与者和见证者,我们有责任深入理解Web3的本质,积极探索其应用,同时也要理性看待其局限性。只有在充分认识和平衡利弊的基础上,我们才能真正推动Web3的健康发展,创造一个更加开放、公平和繁荣的数字未来。
Web3的发展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,需要技术创新、商业模式演进、法律框架调整和社会认知的共同推进。在这个过程中,保持开放、批判性思考和持续学习的态度至关重要。Web3或许不会完全取代现有的互联网模式,但它必将成为塑造我们数字未来的重要力量。
作者:加密鲸拓
版权:此文章版权归 加密鲸拓 所有,如有转载,请注明出处!